首页 > 中国历史 > 唐朝历史 >

唐朝朋党之争指的是什么

分享 140671

分享

唐宪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李两党相继涉政,史称“牛李党争”。

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与李训和郑注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但结果失败。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从而埋下了晚唐藩镇、宦官相冲突的种子。

唐朝的选贤任能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打破旧的封建等级界线,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这让养尊处优的士族们感到强烈的心理失衡。于是,一场政治斗争在文人间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就是“牛李党争”。书生牛僧孺、李宗闵在不知不觉中踏入了党争的泥淖。

封建士大夫之间的党争,是中国古代官场的顽症、痼疾。唐朝也存在着,唐后期的党争成为当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对唐朝的衰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朋党的划分,与人的思想、地位、学识、性格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朋党中的成员之间多是亲属、师生、朋友的关系。

这样造成后果就是,各个朋党在相争之时,不会考虑对方在所讨论的事情、所提出的观点或解决的方法是否正确。而是一味的否定对方,肯定己方,不辨是非,不讲原则。这对一个国家而言,百害而无一利。

唐代最著名的朋党之争就是“牛李党争”,这场党争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使本已不和谐的政治局面,更平添了几分混乱。

“牛李党争”缘起于一场科举考试。

唐宪宗元和三年,长安制科考试,举人牛僧孺、李宗闵在策论中批评时政,得到考官的赏识,但因为二人的考卷中抨击了宰相李吉甫,于是李吉甫从中作梗,对二人久不续用。谁知此事却引致朝野哗然,争为牛僧孺等人鸣冤叫屈,谴责李吉甫嫉贤妒能。

唐宪宗迫于压力,只得将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另任命宰相。至此,朝臣分成两派,互相对立。但真正的“牛李党争”,是在牛僧孺和李林甫之子李德裕上台之后开始的。

唐穆宗在位期间,牛僧孺曾一度为相,一次科举考试由牛党人物钱徽主持,其中牵涉李宗闵等人。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德裕指斥李宗闵等人主持科考舞弊。结果李宗闵等人被贬官,斗争逐渐趋于复杂化。

就这样,朝廷中形成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派,相互倾轧四十余年。

牛李两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李党力主摧抑藩镇割据势力,恢复中央集权;牛党反对用兵藩镇,主张姑息妥协。可见,唐代党争已经完全演变成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

历朝历代“朋党之争”的性质是不同的,汉明两朝主要是宦官与外戚或朝臣的权力之争,宋朝则是朝臣的政见之争,而唐朝的朋党之争则是公卿显官集团(李党)同豪强地主、暴发户庶族(牛党)之间的冲突。

AD位1

相关推荐

司马懿出生的故事

民间故事

考古新文献材料带动秦汉文学研究

考古随笔

湖北鄂州瓦窑咀发现大型手工业作坊遗址

考古现场

《狂鼓史渔阳三弄》故事的原型

民间故事

巾舞―“梦回大唐”系列

考古百科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唐朝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下一篇:唐朝的九寺五监分别是什么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