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抗日战争 > 经历回忆 >

12岁小伙运送军粮 遇敌机折用树枝作伪装

分享 130784

分享

龙学熙老人近照。

龙学熙老人保存至今的1950年宜昌分区革命干部学校毕业证书。

  龙学熙,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黄家棚人,1931年出生。在他12岁时,也就是1943年初秋,为支援中国军队抗日,参加了一次背军粮行动,其中艰辛让他终生难忘。如今84岁的龙学熙老人,身体尚好,只是听力明显下降了。回忆起72年前那段运军粮的经历,老人记忆犹新。讲到一些亲历的惨事,更是数度哽咽,不能自已。而在当年,他还只是一个瘦弱的少年。

  1943年5月12日至6月16日,日本鬼子向中国军队进攻,第二次进犯宜昌河西地区。5月12日清晨,日军在飞机掩护下,进攻中国军队在赵家棚、王家台的阵地。“我们一家紧急收拾了些日常用品,便往泉水溪逃命,路上与撤退的军队、逃难百姓夹在一起,不时遇到日机轰炸。惊慌失措逃到黄家山,又遇到日机轰炸泉水溪闵家棚岩屋。下午停火时,闵家棚岩屋已是惨不忍睹:田坎上、小河边、路旁、树枝上,到处都是人的肢体和血衣。伤者躺在地上无力呻吟,奄奄一息。”

  由于战火纷乱,百姓逃难,农时季节早已过去,田地荒芜,粮食奇缺,龙学熙老人仍然记得,当时老百姓中流传的一些歌词。“日本鬼子来侵占,滔天罪行说不完!奸淫烧杀千千万,家破人亡被拆散;房屋田地被毁完,迫得我们来逃难。上面逃到野三关,下面逃到沙道观。”

  日本鬼子此次进犯鄂西又失败了,便退居王家大包据守。双方军队展开了长时间的对峙。在此驻防前沿阵地的中国军队的粮食,都是由附近的农民从平善坝运到大桥边对面陈家祠堂,再由军队运到各阵地。按照当时国民党的规定,军粮的运输任务是由县下达到各乡各保,再分摊到各甲各户,每月每户至少有5到10包(每包50市斤)。1943年初秋,运军粮的任务分下来,而当时,龙学熙老人的父亲却在湖南津市卖苦力挑担未回,家里只有龙学熙和母亲。甲长李盛松催夫急,母亲又是小脚,没办法只能让12岁的龙学熙代表一家人去当夫运粮。临行时,母亲做了两天的菜粑粑(苞谷面掺野菜),并托年岁稍长的堂兄一路关照。“备好了斗笠、草鞋和背篓,一天午后,我和堂兄一起走出家门,经过太平桥、七里冲、天王寺、黑潭沟、包家淌、孙宏溪、牛栏溪,前往目的地——平善坝。一路全是山路,还要过河,非常不好走。”据龙学熙老人回忆道。

  “当走到天王寺时,就见到许多民夫,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各自带有扁担绳子、背篓和马叉,匆匆而行。走到中途,天已黑透,又下起雨来,便要找地歇脚过夜。而路边只有一些供人卖茶水的临时茅草棚子,我和堂兄寻到一块大石头边,堂兄把扁担横放在地上,靠石而坐,我紧挨着他坐下,用斗笠遮雨,等待天明。”龙学熙老人说,“晚上的野外蚊虫非常多,根本无法入睡。天一亮,雨未停,我们又跌跌撞撞、满身泥浆地赶路。到了平善坝后,由本保带班人(由保队副或保丁担任)带到一座平房仓库,按各家各户包数领任务,堂兄领到两包,我领一包,当即就背着军粮顺原路返程。”

  运送军粮,往回走的人都是肩挑背驮,与平善坝方向去的民夫队伍逆向而行。而运送军粮的这段路也是“硬头滑”,上面是泥巴,下面是石头,雨一泡,泥土松动,人走在上面常常摔倒。龙学熙说,曾亲眼见到有很多人,跌倒后长时间爬不起来。

  当龙学熙老人一行,返程到天王寺时,隐约听到了飞机的马达声,随之声音越来越大。突然民夫中有人大喊:“日本飞机,快点躲开!”说时迟,那时快,民夫们都不约而同地向树林里钻;也有的往苞谷(玉米)田里躲,苞谷苗已有一人多高,像灌木林;还有的就地蹲着。还好,鬼子飞机编队是开往恩施、重庆方向,没有伤及到运粮民夫。飞机过后,12岁的龙学熙非常机灵,便把带树枝连同叶子折了一些,仿照军队伪装,做成凉帽戴在头上。运粮民夫们也纷纷效仿,更有甚者,把白色米袋也盖上了青草或带叶树枝,以防暴露目标。

  “在返程路上,我的脚后跟被草鞋磨起了水泡,脚的侧面也磨出了血。到达太平桥河边时,河水陡涨,盲目强行过河,有被河水冲走的危险。不过,好在后来有堂兄和同行民夫的帮助,也算是顺利完成了运粮任务。”龙学熙老人回忆道。在陈家祠堂交了军粮,回到家中的龙学熙,已是满脸污水,全身泥浆,又累又饿脚又疼。“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只要能把小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这些都是值得的!”采访到最后,龙学熙老人扬着手坚定地说。(宜昌文明网)

AD位1

相关推荐

司马懿出生的故事

民间故事

考古新文献材料带动秦汉文学研究

考古随笔

湖北鄂州瓦窑咀发现大型手工业作坊遗址

考古现场

《狂鼓史渔阳三弄》故事的原型

民间故事

巾舞―“梦回大唐”系列

考古百科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溆浦“瑶民鸟铳队”:引诱日军进入国军伏击点

下一篇:17岁加入抗日救国会 送情报埋地雷打鬼子